專題講座 Lectures | 2016香港-國際弦樂公開賽

 
李自立 Zili Li
《小提琴創作心得》
My Experience in Violin Composition

 
吳秀雲 Xiuyun Wu
《因材施教之我見》
My Opinion on Individual-based Teaching Composition

 
顧文蕾 Wenlei Gu
《談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中的音樂處理》
On Music Processing of Bach Sonatas and Suites for Solo Violin Composition

 
李繼武 Jiwu Li
《上海音樂學院弦樂演奏藝術專業的現狀與發展》
The Status Quo and Future of String Performing Art in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顧應龍 Yinglong Gu
《音樂表現在演奏中的重要性》
The Significance of Music Representation i Performance

 
管文寧 Wenning Guan
《教音樂、教方法、教讀譜從初學開始——談弓法、指法、奏法的弦樂教學》
Teaching Music, Methods and Music Reading to Beginners: On Bowing,  Fingering and Playing in String Teaching

 
侯東蕾 Donglei Hou
《中提琴藝術教育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展望,以及中提琴在廣東省目前的普及狀況》
The 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f Viola Education in China & The Status Quo of Universal Violin Education in China

 
 

中提琴藝術教育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展望

廣東省中提琴學會會長 侯東蕾
 
摘要:中提琴教學藝術在世界上已有300多年歷史。在中國,因為西洋弦樂教育和室內樂的發展起步較晚,臨近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提琴才作為音樂主科開展教學。近年來中提琴教學進步很大,但與歐美俄羅斯相比依然相差甚遠。縱觀中國中提琴藝術教育發展過程,展望其發展前景,深感任重而道遠。

一、中提琴是怎樣一種器樂藝術

小提琴家族樂器大約起源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統稱“維奧拉達布拉喬”,中提琴就是其中一員,擔任弦樂組中的中音角色。16世紀下半葉中提琴從提琴家族中率先進入樂隊編制,成為樂隊合奏和絃樂重奏中必不可少的樂器。17世紀晚期,人們開始用“Viola”來表示中提琴。

中提琴在弦樂家族四件樂器中音色最別致,它接近人聲、富有磁性和內在歌唱性。它的音域比較寬,從C音開始可達c3甚至更高,低音深沉淳厚,中音豐滿溫潤,高音柔和細膩。它個性含蓄,音色柔美,纏綿悱惻,像蒙著黛青色面紗的古埃及女郎,透著一種神秘溫軟的美。這是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不能帶給你的特別的感覺。所以著名作曲家哈恰圖良曾高度評價:“中提琴是聲音很美、很有效果、風格獨特的樂器……它的表現力非常豐富,絕對地無所不能。”

巴赫最完美的管弦樂作品《勃蘭登堡協奏曲》最後一首《第六協奏曲》為兩把中提琴和樂隊而作,把中提琴的音色特長推到了新的高度。在18世紀海頓和莫札特室內樂中,中提琴藝術的表現張力全面體現,中提琴重要地位得以彰顯。19世紀中期柏遼茲的《哈羅爾德在義大利》則是中提琴在交響樂作品中作為獨奏樂器來使用的最高峰。

現代中提琴演奏技術突飛猛進,在協奏曲、奏鳴曲、室內樂等方面表現出的輝煌效果,完全可與小提琴和大提琴媲美。中提琴家普裡姆羅茲曾經說:“中提琴——這是我的選擇,它是我最喜愛的表現手段”。

20世紀以來,中提琴因其獨特的音色、寬廣的音域和豐富的表現力,躋身於音樂會的獨奏舞臺,中提琴巨大的音樂會演奏潛力開始爆發。世界傑出的中提琴演奏家不斷湧現,如法國的巴伊、英國的特蒂斯、蘇格蘭的普裡姆羅茲、德國的欣德米特、蘇聯中提琴學派的奠基人鮑裡索夫斯基等等,以及當今國際中提琴三位大師:巴什梅特、祖克曼、今井信子。

放眼全球,中提琴藝術受到當今世界越來越多音樂愛好者的青睞。

二、中提琴藝術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世界中提琴藝術15世紀既已萌芽,可謂歷史悠久,而它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期屬於“倍受冷落”的邊緣學科。過去,人們普遍對中提琴這種樂器缺乏認識,音樂學子們也普遍輕視這一藝術種類。國內的音樂學院建立獨立的中提琴專業只是近50多年前的事。中提琴師資相當匱乏,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武漢、瀋陽等大城市,人數極少,即使在全國幾大音樂名校中也屈指可數。只有中央音樂學院的老一輩弦樂教育家隋克強、司徒華城、王振山、岑元鼎、吳育紳,上海音樂學院的鄭延益,武漢音樂學院的何漂明,瀋陽音樂學院的關慶武等總共十余位中提琴教師。而地方音樂院校基本上沒有中提琴教師,都是小提琴教師兼課。當時主動要求學習中提琴的學生很少,生源稀缺,絕大部分中提琴學生都是經教師說服才從小提琴專業改修中提琴。再者,由於中提琴作品中技巧性樂曲較少,當時出版的供中提琴演奏的教材奇缺,中提琴曲譜也非常難找。這些因素都從客觀上嚴重限制了中提琴藝術在我國的快速發展。但就是在上述老一輩弦樂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國中提琴藝術教育事業一直在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求壯大。

20多年前,我國的中提琴選手開始在國際比賽的舞臺上嶄露頭角。1987年蕭紅梅獲得第43屆日內瓦音樂表演國際比賽金獎,成為第一個獲中提琴國際金獎的華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一鼓舞人心的大好消息無疑為我國蹣跚前行的中提琴教育事業注入了興奮劑。從事中提琴演奏和中提琴教學的圈內人士以前所未有的動力和熱情投入中提琴藝術事業。

2000年,中國第一間中提琴教研室正式在中央音樂學院成立。2005年6月,經中國音樂家協會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國中提琴研究會。同年10月18日,中國中提琴學會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體會員大會。我國的中提琴教育者正式擁有了自己的組織。2013年底,第一個省級中提琴學會——廣東省中提琴學會在廣州成立。

近十年來中提琴教育事業開始蒸蒸日上。中提琴人才的儲備也不斷豐富。中央音樂學院附小、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均於幾年前開設了中提琴專業。全國各地方音樂藝術院校紛紛設立中提琴專業學科。全國廣大中學紛紛成立學生管弦樂團、室內樂團。2007年,上海音樂學院還專門成立了全國第一支具有專業背景的中提琴室內樂團。現在學藝術的孩子選擇中提琴專業的越來越多,生源品質也越來越高。以星海音樂學院附中為例:2001年時初一到高三僅僅4名中提學生,而這幾年每年都保持在20個左右;原來中提學生畢業一般都考國內音樂學院,近幾年則首選出國留學,不乏優秀學生考上蘇格蘭皇家音樂學院、瑞士蘇黎世音樂學院、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等世界一流音樂院校;附中中提學生在校期間考上加拿大晨興音樂橋的大有人在。

這些年,隨著社會上各大職業樂團不斷壯大,各種室內樂重奏也風生水起,國內對專業中提琴演奏員的需求量在快速增長,中提琴演奏藝術前景可觀。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我國中提琴藝術教育事業正散發著勃勃生機。

三、影響我國中提琴教育快速發展的困擾因素

1、對中提琴的認識誤區依然存在

由於中提琴音色處於弦樂家族的中聲部區,故成為小提琴與大提琴之間的“連接橋樑”。在弦樂發展史上,中提琴獨奏作品並不多見,它更多地是起銜接和增加和聲色彩的作用。在對“紅花”、“綠葉”的選擇上,更多人趨向於獨奏效果更佳、更耀眼的小提琴與大提琴。就是這種狹隘的“實用主義”思想,致使中提琴專業的師資出現“偏科”,學生在選擇專業時,也常常帶著有色眼鏡冷眼相看,認為只有小提琴拉不好才去學習中提琴。導致中提琴師資短缺,生源緊張。

關於中提琴的獨特性和中提琴藝術的重要性在文章前面已有論述。如今還抱以舊觀念冷落中提琴絕對是個誤區,應該堅決摒棄這種不利於中提琴教育發展的思想。偏見和誤導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會影響西洋弦樂在我國的發展。

  • 中提琴競賽和學術交流活動的規模效應不凸顯。

2000年,首屆全國範圍的中提琴比賽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成功舉行,從此拉開了我國中提琴專業賽事的序幕。十幾年來,國內專業中提琴比賽逐漸增多,全國性比賽已辦6次。最近一次就是2013年9月1至5日在廣州舉行的,由星海音樂學院、中國中提琴學會主辦,星海音樂學院附中承辦的“星海杯”首屆全國青少年中提琴邀請賽。吸引了來自廣州、北京等26個城市86名選手參賽,是歷屆全國性中提琴比賽中參賽人數最多、選手分佈地域最廣的一次。此外,中央音樂學院舉辦了六屆“國際中提琴藝術節”;上海音樂學院舉辦了四屆“我為中提狂”藝術節。全國各類音樂夏令營、冬令營也不斷推出,大部分涵蓋了中提琴項目。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應該是始於2005年的“長城國際音樂夏令營”,面向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專業的學生,著力打造中國弦樂和室內樂新秀。各音樂院校的中提琴教師參加此類活動期間會在舉辦地開設專家課。全國性賽事和學術交流活動經常邀請世界頂尖中提琴演奏家到訪並開設大師班或舉辦音樂會。這些比賽和學術交流活動較大地促進了國內中提琴學生的技術規格、音樂感覺、演奏水準及教學方法的提升,也為各大音樂院校在教學、演奏的交流方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和可貴的機會,對我國中提琴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另一方面,參與舉辦國際比賽和學術交流卻偏少,國際國內互動的規模效應不突出。2003年中央音樂學院選派學生組成北京中提琴重奏團,赴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柯帝士音樂學院等多所美國一流音樂學院進行訪問交流,第一次集中展示了中國中提琴的風采。但這樣的活動太少,參與舉辦國際比賽就更少了。其實近些年中提琴作為一件獨立樂器的地位已很高,相關國際比賽很多,如英國特蒂斯中提琴比賽、慕尼克國際中提琴比賽、普裡姆羅斯國際中提琴比賽等等,能為世界各地的青年中提琴演奏家提供展現才華、學習交流的機會。然而對這類國際性比賽國內宣傳遠遠不夠,認知度和普及性差強人意,參送選手少。當前我國舉辦這類國際性比賽的可能性很小,這也是困擾我國中提琴藝術事業快速高質發展的不利因素。

  • 中提琴師資力量有所加強,但中提專業細分不科學。

相比多年前,從事中提琴教學的教師隊伍得到了一些發展,但仍然不夠均衡。

首先是“海歸派”教師為中提琴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一些音樂學院中提琴專業學生加入出國留學潮,進入世界著名音樂學府,接觸學習了大批中提琴教材和演奏曲目,掌握了先進的中提琴演奏技術和教學方法。他們大多陸續返回祖國投身中提琴教育事業。當前全國九大音樂院校的中提琴教師“海歸派”已占到80%左右。這些“海歸”教師將自己的舞臺演奏、藝術實踐經驗大膽融入教學中,為中提琴教學帶來了新理念、新方法、新曲目。年輕“海歸”教師對於學生來說亦是更大的吸引,教學、研討和溝通變得更加自然和諧,他們聲情並茂技藝高超的示範演奏帶給學生極大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大大提升了中提琴教學成效。

現在全國各大音樂藝術院校基本都設有中提琴教師職位。中央音樂學院就聚集了中國中提琴學會會長、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何榮,英皇音樂考級ABRSM中國區總顧問蘇貞等十余位優秀的中提琴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則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我國著名中提琴教育家、演奏家沈西蒂教授等四位名師大家。西安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也分別擁有多名中提琴教育名家。而相當一部分地方音樂院校及其附中只1、2名中提琴教師卻要帶十幾二十個專業學生。總體看來,全國中提琴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還是不健全。

國內一流音樂院校的教學編制、專業設置也不夠細化。同樣作為國家級的國外音樂院校,美國的茱莉亞音樂學院就大相徑庭,據悉該院各類專職教授及教師共計240余人,其中教授中提琴課程的就有十幾人,管弦系教研室下設室內樂演奏及管弦樂演奏兩個分支,專業方向明確。教授室內樂演奏的中提琴教師大部分是世界著名重奏樂團的成員,他們對室內樂的熟悉程度很高,管弦樂教學也亦然。反觀我國的音樂院校,中提琴專業基本沒有再細分類別。這種專業方向上的模糊設置很不科學。

  • 中提琴藝術教育存在與社會的脫節。

中提琴以及中提琴演奏藝術在我國的社會現實中還似“空中樓閣”,大眾對中提琴遠沒有對小提琴的關注度高。中提琴專業學習和業餘學習的社會普及面都過窄。孩子學習西洋樂器演奏,從社會、學校到家庭都是以鋼琴、小提琴為上選。社會上的音樂啟蒙教育中這幾種樂器占絕大多數,中提琴的啟蒙教育卻一直處於空缺或不足的狀態。中提琴業餘考級工作目前仍滯留在嘗試階段,得不到推廣,沒有市場。而小提琴考級一直如火如荼。這些都極大地削弱了中提琴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限制了媒體對中提琴藝術乃至中提琴藝術活動的宣傳推廣,這也是為什麼中提琴普及面在我國還處於較低水準的原因所在。

  • 中提琴藝術領域的學術研究相對貧乏。

一直以來,我國對中提琴藝術、中提琴教育的學術研究幾乎停滯不前。中提琴文獻資料十分稀少。而前蘇聯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就有中提琴創作作品了。我國出版且在市面上流通的中提琴書籍文獻,除1998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我國著名中提琴教育家吳育紳翻譯的《中提琴藝術史》外,僅有一本關於中提琴的專題史的著作《我為中提狂——上海音樂學院中提琴半個世紀的隨想》(王勇著)。中提琴曲目創作寥寥無幾。我國作曲家原創的主要有1983年旅美作曲家陳怡于北京創作的《弦詩》;2006年中國作曲家黃安倫完成《中提琴協奏曲》;2013年星海音樂學院教授李自立創作的《第一中提琴協奏曲》,並于當年9月組織了該曲的首演及研討。而我國民族曲目創作更顯匱乏,只有隋克強改編的《回延安》,沈西蒂和吳菲共同編的《中國中提琴名曲薈萃》,關慶武編創的《婁山關》、《草原之歌》……除此以外就是中提琴的考級教材(琴譜)等了,其形式、種類都顯單一。

四、對我國中提琴教育今後發展的幾點建議

雖然中提琴藝術在我國的發展還帶有種種局限性,但人們不得不承認近十幾年來中國中提琴藝術的發展已是越來越快,勢不可擋。

2000年後,我國獲得國際頂尖大獎的中提琴選手不斷增加,捷報頻傳:2001年哈薩克第一屆國際音樂比賽中提琴第一名王駿;2003年美國芝加哥歐美青年中提琴比賽第一名劉念;2005年第五屆奧古斯特·多姆布羅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中提琴第一名康文婷;2006年英國特蒂斯中提琴比賽第二名徐沛珺;2007年約翰森國際青少年弦樂比賽中提琴第二名錢駿平;2008年中提琴界最具權威的慕尼克AR D國際音樂比賽第二名(第一名空缺)鄭聞曉,第三名李騰;2012俄羅斯第七屆Vladivostok國際音樂比賽中提琴青年組第一名王澤愷;2013年第15屆義大利埃爾多普國際音樂比賽最高獎劉洋……數十年間我國優秀的中提琴青年演奏家陸續湧現,層出不窮。中國的中提琴藝術事業的國際聲譽與日俱增,發展前景炙手可熱。

展望未來,中國中提琴教育事業的發展形勢固然喜人,但要催生蓬勃向上的強大後勁,還需要不懈努力。作為一名中提琴專職教師、中提琴演奏家,筆者對我國中提琴教育的未來發展提出幾點粗淺建議:

一是提升中提琴教育的關注度,重視中提琴初級啟蒙教育。在社會音樂培訓學校、少年宮、有條件的中小學開設中提琴課程。中提琴啟蒙可以在7—10歲間或更早些,因為現代中提琴製作技藝精湛,可以生產適合不同年齡層次琴童的各種型號中提琴,身材高大、手掌寬大不再是甄選中提琴學童的必備外在條件。近幾年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一些少年宮、藝術培訓學校陸續開設了中提琴初級班,中提琴輔導教師逐漸增多,中提琴初級啟蒙教育已見雛形。中提琴業餘教學在廣州市得到了較快推廣,在社會上備受關注。特別是2013年,“廣東省弦樂比賽”、“全國青少年中提琴邀請賽”在廣州相繼舉行,關注迅速升溫,一度形成中提琴熱。

編寫和改進中提初級教學課本、教材。推廣中提琴社會考級工作,科學編選《中提琴(業餘)考級教程》,使中提琴業餘愛好者對古典樂派、浪漫樂派以及現代樂派等不同風格的作品有所接觸,滿足中提琴業餘愛好者的需要,引導和培養青少年對中提琴的興趣,也擴大中提琴專業生源範圍。

與此同時,教育部門也應加倍關注和重視中提琴教育,把中提琴納入高考藝術類省級統考專業測試主考科目。目前,在一年一度的高考藝術生省級聯考中,絕大多數省份的弦樂類藝考只把小提琴設置為主考項目,而中提琴、低音提琴考生只參加副考。應改進這種厚此薄彼的做法。

二是注重中提琴教師隊伍梯隊建設,培育優質師資。加強對現有中提琴教師隊伍的業務培訓。中國首次較大規模的中提琴師資培訓是2003年由中央音樂學院主辦的,此後有全國影響力的中提琴師資培訓鮮有所聞,應予足夠重視。要加快中提琴高層次演奏員的培養,可以選拔小提琴專業的優秀學生,作中提琴教學、演奏人才的定向培養,為中提琴教育儲備和輸送人才。上世紀90年代,廣州星海音樂學院附中就曾參考莫斯科音樂學院在校小提琴學生必修一年中提琴的規定,嘗試過鼓勵條件合適的小提琴學生自願選修一年中提琴(校方提供樂器),收到一定成效。另一方面,要廣納天下英才,鼓勵引進海外中提琴傑出人才充實我國的中提教師隊伍,加快我國中提琴教師梯隊建設的多元化、團隊化。如上海音樂學院現有四位元專業中提琴教師:我國中提泰斗沈西蒂,全職外籍教師藍漢成,海歸新銳教師劉念、盛利,另配四位藝術輔導老師,共同負責學院大、中、小學中提琴專業共計四十余位學生的團隊化培養。他們老中青傳幫帶,教學與科研能力增強,學生可以師資共用,在專業學習上集各家之長,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協力打造優秀中提琴演奏人才。

三是推進弦樂室內樂演奏和教學的發展。中提琴是各類室內弦樂團、弦樂各重奏及鋼弦五重奏固定不變的重要成員。近幾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把絃樂四重奏、鋼琴與弦樂重奏納入了比賽項目。國內知名弦樂重奏樂團陸續組建抛頭露面,受到古典樂迷們的追捧。室內樂在中國古典音樂界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加快弦樂室內樂的教學與演奏的提質勢必加速帶動中提琴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

四是加強中提琴藝術的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要敢於“走出去”,善於“請進來”。各大音樂院校應竭力訓練中提琴尖子生,選送學生參加各類國際比賽、國際音樂交流活動,多為中提專業學生提供國際演出學習的舞臺。比如每年一度為期一月的加拿大晨興音樂橋就是專為12—18歲年輕音樂家無償提供的國際表演平臺,教師隊伍全部來自全球頂尖音樂學院,如柯帝士、茱麗亞等。中提學生能考上就把握了寶貴的國際學習機會。應經常性邀請國際中提琴演奏大師、國際頂尖音樂學院中提琴教授來我國各大音樂院校開班講學,舉辦獨奏音樂會。一方面,我們自己也要力爭組織舉辦高水準的國際中提琴比賽,增進與國際音樂賽事組織的溝通與合作,單獨承辦或共同合辦國際比賽,如正在報名的2014(香港)國際弦樂大賽。國內比賽交流更應常態化。全國性各音樂比賽、音樂夏令營冬令營、學術交流活動等都可以加入中提琴項目。堅持定期舉辦全國性中提琴比賽,如“星海杯全國青少年中提琴邀請賽”第二屆,第三屆……3年一次屆屆相傳。還應適時舉辦地區性、省級弦樂比賽、中提琴比賽,如兩年一次的“廣東省弦樂比賽”。除中提琴專業比賽,還可以舉辦中提琴業餘比賽。並重視利用各類視聽及紙質媒體進行傳播、推向市場,大力宣傳推介中提琴藝術。

五是大力宣導中提琴曲目的創作活動。我國音樂家原創的中提琴新曲一直稀缺。中提琴教師應加強與作曲家作曲教師的合作,下大力氣對中提琴藝術加以研究、宣傳,對傳統文獻和新擴展的曲目進行整理、歸納和實踐,創作新的中提琴曲目。尤其應注重組織中提琴民族曲目的創作,現任中央音樂學院中提琴教研室主任何榮教授就說過“讓學生演奏中國人自己寫的曲子,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弘揚”。近兩年,李自立教授已應筆者之邀創作改編了一批中提琴作品,近作《雁北琴思》已為學生期考而用。只要努力行動起來,我國中提琴定會迎來曲目創作的黃金時期。

坐看雲起時,中國中提琴藝術已經步入快速發展的青春期。中國中提琴教育事業正如一位雄心勃勃的熱血青年,躊躇滿志,蓄勢待發。讓我們張開雙臂,去擁抱這位青年,去擁抱中提琴的春天吧!

Copyright @ 2011-2023 粤ICP备2023033014号 深圳市音节乐动传媒有限公司